经济总量即将迈上3000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省会(首府)城市GDP首位度达53.4%、位居全国第一……5年来,银川市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的同时,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优先位置。2021年至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从200.81亿元攀升至345.1亿元,4年累计达1146.86亿元,年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5%。这份千亿级“幸福账单”,正通过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扎实变化,转化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银川市阅海湾高级中学今秋迎来首届1080名高一新生。“学校概算总投资4.7亿元,配置智能教学系统,规模为60个教学班,可容纳3240名学生,完全能满足初中生上优质高中的愿望。”10月23日,校长杨树斌介绍道。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教育基础建设项目109个,完成投资59.38亿元,增加学位8.8万余个。“互联网+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示范推广,“教育在银川”品牌越擦越亮。
银川市加大投入,全力稳就业保民生。采取劳务协作、劳务品牌、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四轮驱动”,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劳务品牌,打造服务站、零工市场等,吸引18.34万青年人才留银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39万人。退役军人谷满东在银川市金凤区西湖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接受免费无人机技能培训,拿到职业资格证后,顺利入职,月收入4000元以上。
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银川市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配套措施,并严格要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银川市还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支持,中央资金支持金额从2021年的1.37亿元增至2024年的7.9亿元,为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焦小飞)
